踏上“一带一路”征途13

本系列节目由丝路专家法帝撰写。

785135
踏上“一带一路”征途13

 

“新丝路”面临的安全挑战(2):宗教冲突

宗教冲突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同宗教之间的冲突,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之间的冲突;另一类是同一宗教中不同派别之间的冲突。如天主教和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等教派之间的冲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宗教信仰种类形形色色,许多国家和地区多种宗教并存,教派林立,使宗教矛盾难以避免。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爆发宗教冲突,影响新丝路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因此宗教因素对新丝路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一个现实,尤其是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因此,从长期性和稳定性角度来分析,宗教因素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是沿线国家尤其亚洲国家必须认真地在共商基础上考量的关键话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没有一个具有完全同质的社会结构,都包括了具有不同种族、宗教、文化和语言的各种各样的民族。沿线国家都具有各种各样的宗教和教派格局。而且,宗教文化在古今丝路国家人民心中的位置和感知,也是千差万别的。比如:丝绸之路经济带必经的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城市的穆斯林对宗教的感知、态度和赋予宗教的重要性水平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基督教人对宗教的感知、态度和赋予宗教的重要性水平完全都不一样。所以,新丝路地区国家必须意识到沿线地区人民的宗教要求、宗教文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必须共同寻找方法来发挥宗教因素对新丝路文明的积极作用。根据丝路国家人民的合理要求来制定和实现真正的“一带一路”共同发展战略。这任务对沿线国家来说,是完全不能忽略的。如果在实现“一带一路”共同发展战略过程当中,不了解本地人民和宗教关系局势,不管老百姓的宗教需求的话,首先美国等西方国家很容易可以找到在宗教上搞小动作的机会,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正在发酵的教派问题就是一个很鲜活、明显的例子。西方国家通过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地人民宗教方面的不满足的情况,能够策划宗教和教派冲突来阻扰我们东方人的“新丝路梦”的实现。

目前,新丝路最核心地区之一中东地区政治重新被教派冲突问题严重地威胁着。从2003年,美国和英国联合对伊拉克开战以来,由于教派因素发生的冲突屡见不鲜,一直到今天的叙利亚内战没有停止过,反而不断深化了。因为教派问题是美国在“亚洲再平衡”战略下,想用的最核心的一副牌。通过教派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维护和加强其在中东地区的霸权地位,使地区国家在教派问题上浪费国家力量。因为在中东发生教派冲突时,西方国家更容易实现其在中东的再平衡战略。中东的不安全局势越持续存在,美国越能够维持其在中东的存在。由此可见,美国在中东的存在对顺利实践“一带一路”共同发展战略来说,是最大的危险和障碍。

在亚洲再平衡战略下,美国在中东的目标就是发动“什叶和逊尼教派冲突”。这样的一个教派冲突完全都是不可想象的事件。如果发生这样的教派冲突事件的话,它很短时间就能够溢流到整个亚洲地区以及非洲。因为,从西亚的土耳其一直到中国的西部地区,再到南亚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家,再到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全部都是具有敏感的穆斯林组成的宗教社会结构。因此,沿线国家在宗教领域上应该共商考量“新丝路宗教政策”,并为了避免将来会发生任何一个潜在的宗教和教派冲突,必须共同采取合理的措施。从目前中东的小规模教派问题上来预测,如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能完成这一核心任务的话,不能这方面达成共识的话,将来在亚洲各个地区发生宗教或教派冲突的可能性是不可避免的现实。因此,新丝路地区国家必须共同准备好来消灭宗教和教派冲突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必须成功让新丝路地区的不同宗教由多样性转化成丰富性,这是东方人已经开始共建新丝路文明的关键点之一。从这样具有多维度的大任务角度来说,新丝路沿线国家必须共同努力发挥“民心相通”的宝贵作用。笔者认为,新丝路的民心相通政策,对不同宗教共存的亚洲地区国家来说,具有非常深刻的地缘文明战略意义。在最近几年西方国家不断炒作的“文明冲突”理论上说,民心相通政策,发挥新丝路地区不同宗教的建设性作用方面对“文明融合”有着历史性投资的意义。在没有不同文明共存的环境里面,我们不能谈新丝路文明。

作者:法帝(Fatih),丝路专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