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勒班陀战役

土耳其总统府发言人易卜拉欣姆·卡林就著名的勒班陀战争执笔撰文。

454880
专稿:勒班陀战役

作者:IBRAHIM KALIN

勒班陀战役:两个囚禁与回家的故事

勒班陀战争(1571)是拥有历史悠久渊源历史的奥斯曼与欧洲关系史上最著名的事件之一。自16世纪起,有关这一战争的记忆,象征,回忆与情感在伊斯兰和西方看法的比较中得到了一个永恒和特殊的地位。除海战外,它将不同人的命运,意想不到的方式连接起来。为一个西方文学伟大人物之一同时为中世纪伟人即大名鼎鼎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和奥斯曼帝国的政治家、诗人和史学家“印地文"马哈茂德的奴役,分离和意外的情况下归国交织在一起,换言之这是对这一英雄的故事进行见证的一个典型的范例。

奥地利的唐约翰指挥的欧洲舰队在希腊的勒班陀科林斯海湾(勒班陀)获胜,为一个头号新闻,这很正常,理所当然。欧洲人面对奥斯曼人十分震惊:数世纪来不可战胜的土耳其人第一次被击败,而欧洲一个可怕的“土耳其湖"的概念已被删除。

欧洲各地举办大型庆典和宴会。胜利的激情笼罩天空。 “土耳其人的战败"在即。因不忠诚和罪孽上帝抛弃了基督徒,但为了优秀的基督教徒,上帝又重新回来。

在勒班陀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教皇PIUS五世对“撒拉逊人" (在十字军东征的时候给予穆斯林的名字)发起一个新战争创造了良机。

不过,这场胜利的兴奋劲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同年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塞浦路斯。为重建海军,他们得到了更强地力量。苏丹2世塞利姆的宰相买买提帕夏向威尼斯大使尼欧巴巴罗道出了名言:“你是来看看我们如何应对这一不幸而来。不过,我想提请你注意我们的损害与你的损失之间的差额。我们夺取了塞浦路斯,打断你们的右手臂; 你们在我们的İnebahtı勒班陀战役中只是隔断了我们的胡子。胡子多年以后会重新长起,而手臂则不会。 "

他对 巴尔巴罗伏尔泰使用的冷嘲热讽:使得伏尔泰断言:土耳其已经赢得了勒班陀战役的胜利。

勒班陀战役使此后数世纪的政治、意识和行为受到巨大影响。英勇献身、返家的故事在欧洲和奥斯曼帝国这片土地上广为流传。这些故事大大丰富了未来一代的想象力。其中的西班牙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故事具有高度的历史、文学和文化价值。

拥有虔诚信仰和强大爱国心的米格尔塞万提斯(Miguel Cervantes),1571年为阻止奥斯曼帝国挺进而在勒班陀参加欧洲军队。尽管生病并受到指挥官的多次警告,米格尔仍前往战场作战,战争期间左手受伤。不过他将此看作是上帝的保佑,因为作为一名作家,他的最强大武器的右手可以继续写作。回忆起战争的日子他自豪地说,“那时,我也参加了战争。"但几年后,米格尔遭穆斯林海盗绑架后被带到阿尔及利亚。在这里他作为俘虏被关押五年。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阿尔及利亚囚犯》,《阿尔及利亚监狱》及他最著名的作品《堂吉诃德》都谈及在阿尔及利亚的这段被俘经历。1580年在一家宗教组织的调解并缴纳赎金后米格尔获释。

米格尔5年的俘虏生活成为西班牙人民谈论的焦点之一。包括在此期间米格尔做了什么?是否背叛信仰?是否秘密成为穆斯林?怎样解释与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阿尔及利亚埃米尔哈桑帕夏间的密切关系?是的,米格尔曾四次试图逃跑,但从未因此遭到任何惩罚。恰恰相反,帕夏依然非常友好地对待他。原因是什么呢?此类问题应令西班牙人感到不安,但好像任何时候米格尔都没有放弃逃跑。通过作为俘虏期间对被俘虏的穆斯林,基督徒和犹太人的观察,米格尔了解到有关伊斯兰教信仰,文化,艺术和北非地理等问题的具体细节,从而为他的文学艺术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当然米格尔并非自由主义或多元主义者,他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态度是在中世纪基督教虚假故事、传说和偏见的框架内看待的,为此他对自己被俘虏本应持有仇恨的态度。

尽管如此,它也是一个回归家园文化和文学的案例,因为除了普通老百姓外也为与阿尔及利亚领导人进行多次谈话提供了机会。
另一个决定勒班陀战役命运的人是奥斯曼要员,诗人兼史学家印度人马哈茂德。他撰写的名为“印度马哈茂德日记"散文作品导致他被囚禁及创作出衣锦还乡的作品。在阿夫永卡拉赫萨尔于 1513年至1514年期间出生于一个不起眼家庭的马哈茂德在奥斯曼帝国职位不断晋升之前曾担任过法院员工,财政管理人员和使者。随后被苏丹塞利姆帝王授予王位继承人。

马哈茂德为勒班陀战役加入了奥斯曼海军。当奥斯曼帝国战败后他被唐约翰俘虏。在经历长达数周艰辛的路程后,与其他人一起先被带去墨西拿后被带去那不勒斯,最后他被带到罗马。印度马哈茂德在罗马被关押在圣天使城堡,他的生活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在那里马哈茂德与被西方称为滋滋文字的叶兹德弟弟杰姆巴耶塞特苏丹相遇。自从王座被他兄弟篡夺后,泽姆生命的最后13年作为人质被罗德骑士团,教皇英诺森八世和各种封建领主所囚禁。1495年在那不勒斯去世。杰姆在罗马时对欧洲文化的浓厚兴趣,丰富的想象力和政治冲突来源于监狱里度过的时期。

在被俘虏的日子里马哈茂德永远没有失去回归家园的希望。含泪思念他的家人,他的妻子和孩子。在面对这种不幸的局面时求助于真主。他鼓励他的狱友坚持到底。这样他们才可能变得强大。他们彼此友情更加亲密。他们一起祈祷。他们为争取在周五做祈祷及庆祝伊斯兰教先知的诞辰共同行动起来。即使在监狱里高声朗读经文。圣天使城堡为奥斯曼囚犯单设了一个礼拜场所。

印度人在罗马囚禁时期以诗一般的语言撰写的其中某些片断遗留至今的充分体现出其文学才能的诗词被当作一种所依靠的力量。他赞赏了冬约翰对他们的和善态度。并抨击了梵蒂冈的

教皇政策。监狱里的囚犯在1572年于罗马发起的造反运动发生在普斯教皇五世死亡和格雷乔瑞普斯八世继承其位置之后。他们幻想一天能够征服罗马,这是土耳其人的最终目标。也就是人们所传说的“红苹果”。

1575年交换俘虏期间被释放的印度人马赫穆德已64岁。他用生命的后半部分在伊斯坦布尔撰写了先知的故事。这本书使他获得了自由。

无论是对于塞万提斯来说还是对于马赫穆德来说返回家园就是重新诞生这成为他感恩的源泉。尽管他结识了许多不同的人而且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在监狱囚禁时期赋予他力量的是信仰,希望。这两个人都具有文学天赋,丰富的幻想力,以及一定的文化深度,这些特点也注定他们的名字流传至今。

但并非全是如此。他们的故事与16世纪的另一个著名人物在西方被称为非洲的利澳的哈桑瓦赞的故事相混淆。哈桑瓦赞在1518年被囚禁,并服务于教皇利奥十世,撰写了世界著名的“非洲的描述”作品。阿敏马阿劳夫的“非洲的利澳”一书成为阐述其故事的一部文学杰作,在这部书中人们了解到这位非凡之人是怎样克服宗教,语言和文化障碍以及如何成功返回家园的。

这些故事阐述了人们的灵魂经受的考验以及如何克服困难的。但是同时伊斯兰和西方社会在不同程度上有着十分复杂的关联。阐述伊斯兰-西方之间的细微之处,对于今天的考验来说是不容忽视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