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集锦192

本节目介绍土耳其与中国重大事件以及两国间友好往来

417853
见闻集锦192

土耳其语的“茶”和中文发音相同,“茶”也寄托着两国共同的文化,喝着温热的土耳其茶,欣赏中国功夫茶表演,让这安纳托利亚高原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季节更添温暖。
“土耳其和中国共同的文化遗产——茶”活动15日晚在安卡拉举行。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郁红阳现场致辞时说,茶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茶文化已沿袭千年。成书于公元前8世纪的《诗经》中就有“谁渭茶苦,其甘如荠”。在古代中国和平盛世的时候,品茶与“琴旗书画诗酒”并列成为文人雅士们的标志。两千年前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经土耳其传入欧洲,中土今天仍共用“茶”这个名字。如今,茶是中土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郁红阳说,茶可以品出美味,也可以品出我们民族之间的情感脉络,茶说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使中土两国人民拥有了共同的文化遗产。随着中土间战略合作关系的深化,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土耳其倡议的“中间走廊和驿站计划”举行对接。因此,我们举杯共饮清茶,展望美好愿景。
国际安纳托利亚文化艺术协会主席内贾蒂•耶尔马兹现场为嘉宾们带来一首土耳其歌曲。他在谈到“茶”文化时说:“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除了政治和外交关系,文化关系也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化交流不仅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而且有助于经贸关系和文化交流的发展。土耳其和中国都有着非常发达的‘茶’文化,正是这一共同点让我们今天欢聚一堂,共同感受土中‘茶’文化”。
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师智晓静现场进行了中国功夫茶表演,她的精彩表演吸引着土耳其观众的围观,感受中国茶艺的无穷韵味。土耳其著名产茶地区黑海器乐演奏、黑海民间舞蹈等也引起在场观众的共鸣,不少观众随着音乐节奏起舞,欢快而热烈的情绪充满现场。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土中友好基金会、国际安纳托利亚文化艺术协会共同举办。

11月20日,由中国国家汉办主办,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承办的“2015年土耳其本土汉语教师发展论坛”在首都安卡拉举行,来自安卡拉及周边地区近50名大、中、小学汉语教师等参加。
中国驻土耳其大使夫人赵玫玫代表郁红阳大使在论坛上致辞。她说,近年来,土耳其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发展良好,促进了土耳其社会各界对汉语学习的需求,加深了土耳其主流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她指出,教师、教材、教法,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三个关键,其中教师排在首位。现在,中国国家汉办每年都会选派数千名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奔赴世界各地孔子学院 (课堂)进行原汁原味的汉语教学,他们的功劳有目共睹。本土汉语教师则具有诸多优势:他们熟识当地风土人情,了解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没有语言障碍, 没有任期限制,等等。
赵玫玫强调说,中国有句俗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土耳其汉语教学领域,我们需要拓展思路、拓宽渠道,多方位、多形式地加大培养土耳其本土汉语教师的力度。只有当越来越多的土耳其本土汉语教师和中国外派的汉语教师携起手来,齐心协力,取长补短,才能迅速提升土耳其 汉语教学的实力,进一步促进中土两国的合作与交流。
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吴长青表示,这次为期两天的土耳其本土汉语教师发展论坛在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大力支持下举行。他说,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作为土耳其第一所孔子学院,多年来尤其注重本土汉语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该孔院在安卡拉地区已有8个固定的教学点,其中有4个中小学教学点,本土汉语教师同孔子学院总部外派汉语教师协同合作、取长补短,构建了土耳其基础汉语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本次论坛还特别聘请了国内及安卡拉地区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的专家及土耳其本土汉学青年博士就个人丰富的教学、研究经历与会分享。
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娜芝丽教授对举办“2015年土耳其本土汉语教师发展论坛”表示热烈欢迎,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原副院长傅似逸教授在论坛上发表题为《对外汉语教师的全面发展》的讲话,赢得本土汉语教师们的共鸣。

来源:新华社


标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