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39:教育之普遍原则

安卡拉伊尔德勒姆•拜亚兹特大学政治学院院长布尔布尔教授就教育的普遍原则的评估。

1056648
全球视野39:教育之普遍原则

作为人类大家庭我们共享着地球。由于彼此截然不同的社会群体同一时期出现在地球,所以我们有许多共同点必需共享。面临一个全球性的灾难时,不管我们拥有何种信仰、语言、种族,作为人类大家庭一起受影响。诞生在同一个时代,使得我们与近在眼前和远在他乡的人在信息、文化和生活习惯方面处于一种彼此互动影响的状态。这种互动影响有时迫使我们提出疑问:我们更多受早前祖先的影响还是同时代人的影响?

各位听众,您正在收听的是安卡拉伊尔德勒姆•拜亚兹特大学政治学院院长布尔布尔教授的相关评估。

我试着把话题引向教育领域。不仅是国内,而且在遥远的国度受良好教育或低劣教育的人都有能够改变我们生活的潜能。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可能会通过人肉炸弹的方式夺去您的生命,或者夺去您所爱的人的生命。一个素不相识,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则可能会为您的生活提供方便,使您恢复活力。

所以,教育是一种全球化的现象,对于所有的国家都非常重要,且具有感染力。一个国家的良好教育或者低劣教育,具有直接积极或者消极影响的性质。

从教育角度来讲我们在世界上处于何种水平?

毫无疑问有许多好的方面。但是我在这篇文章中想谈谈一些消极方面。

当我们看到西方时,在学校谋杀案数量超过世界其它地方两倍的美国学校在逐渐变成兵营。那些杀害小孩、年轻人的凶犯大多是他们的同学。童年时代就有性行为、赌博、饮酒、抽大麻的不良习惯,破碎的家庭关系,街头流浪儿童,甚至在节日也没有被想起的成年人…

东方的情况也几乎一样。犯罪率即使没有西方高,没有为生活做任何准备,没有自由思想,大多数是强迫性的,脱离生活的教育体系…

在伊斯兰世界正如阿里亚•伊哉特•贝郭维奇所指出的,除彼此脱节之外,最基本的其它问题是教育。

一个国家的良好教育或缺乏教育,会影响到所有国家,不管我们的信仰,语言,意识形态,种族和肤色如何,在塑造个人形象上应达成普遍共识。反之,作为人类家庭我们会面临危险。为了一个可以生存,安宁及繁荣的世界必须有普遍的教育原则。我们可以通过质疑教育的目的来开始寻找这些原则。

教育目的应该是为生命做好准备。 我们想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实际上,是与我们如何看待生活以及我们的生活哲学是密切相关的。 我们的教育哲学就是我们生活哲学的延伸。 如果我们渴望一个经历较少的不公正待遇,面对较少的邪恶,受到更多人的尊重,更有道德及更宜居的世界的话,教育则应该具有实现这一目标的本质。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或现代教育。 因此,学校并不是实现我们表达目标的唯一途径,它只是其中的一种途径。

我们对生活有共同的关注,如果我们分享上述目的的话,作为人类大家族为保护所有的分歧及对每个人有益我们将要了解教育的基本原则。 这一基本原则是什么呢?

1)提供正义意识的教育

                    无论我们生活在哪个时代,(在对传统、现代、后现代或未来不同定义的时间框架内),无论我们如何定义自己,教育都应该首先给人们一种正义感。先知欧麦尔曾说过:“正义是财产(秩序、制度、国家)的基础。 正如德国思想家康德所说的,如果废除正义的话,那人类生活中就没有什么可以重视的。

首先,正义也意味着自由和平等。当然,作为人类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我们尚未能就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公平和不公平达成共识,不过正义的基本支柱多多少少是明确的。在所有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中,人们就不应该杀戮、偷窃和虐待,而应通过合法途径获取等问题几乎抱有一致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对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或接受任何类型教育的学生传授的首要原则应为通过劳动以公平的方式获取,而不是通过不公平的方式一夜暴富。正义的对立面通过残酷来理解。让我们试想一下,每个人都试图不劳而获,在不遵守规则的情况下获取,你能想象由此导致的混乱吗?

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经验和良好行为的欠缺可以在日后弥补,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正义欠缺(不公平的获取感)是终身无法弥补的。

正义感不是学生在受教育时期通过学习知识,而更大程度上是通过教育制度,教育者的行为和生活经验来提升的。因此,学生不应仅在知识层面,而应在情感、意识和信仰层面认同和形成正义感。应该以坚定的信念避免不正义、残暴和不公平。

2)让人充满善意、积极看待问题的教育

            教育应该培养善良、性格良好、积极看待生活的人。我看到尽管身处身强力壮的青年时期,悲观面对一切,不寻找解决办法,绝望和总是以不信任的眼光面对他人的年轻人。这样的生活怎么活?以这种负面的观点能构造出什么样的美?一个人应该积极看待问题,积极看待才能积极思考。当然,什么是“好的”、“美好的”,谁是“好人”在一定程度上根据不同文化和信仰的不同而不同。但在一个我们有太多理由悲观的世界里,目标培养优秀人才就是非常珍贵的。积极看待生活,人本质上的良好,良好行为需求的内化,是人与自己、与环境和与其他人和平相处的最基本条件。

积极看待生活,善意都非常珍贵的同时,“正义”要先于“美好”。

以上是安卡拉伊尔德勒姆拜亚兹特大学政治学院院长布尔布尔教授的相关评估。


标签: #正义 , #教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