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之旅02:约旦
欢迎阅读第二期“梦想之旅 ”。今天我们参观约旦。
清晨,在安曼的南部,在城市的现代建筑群中,我站在一座抵挡不住时间的建筑前,这就是赫贾兹铁路安曼总站建筑,它已经在沙漠中屹立了 120 多年。该车站于 1903 年启用,是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宏伟工程中最重要的一站。
赫贾兹铁路又称哈米迪耶-赫贾兹铁路,是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在 1900-1908 年间修建的一条连接大马士革和麦地那的铁路,全长 1322 公里。这条铁路线是当时最伟大的工程成就之一,不仅应被视为一条铁路,还应被视为一种文明在沙漠中的移植。
赫贾兹铁路全长 1900 公里,后来又增加了一些路段,在沙漠中开辟了一条新的文明走廊:2666 座石桥和涵洞,每一座都是建筑杰作;7 座铁桥;9 条穿透岩石的隧道;96 个车站,将商队的路线带到了时代之外......每一个建筑都像是奥斯曼工程学在沙漠中留下的壮丽印记。苏丹的远见卓识不仅体现在铁轨上:沿线的电报杆将荒凉的沙漠平原与伊斯坦布尔连接起来,而为抵御贝都因人的袭击而修建的前哨则确保了工程的安全。沿线修建的 7 个池塘和 37 个水库解决了沙漠的干渴问题,而两所医院和三个车间则确保了铁路像一个生命体一样不间断地运行。
修建赫贾兹铁路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朝圣,当时朝圣非常困难。从叙利亚到麦地那的危险朝圣之旅需要大约四十天,到麦加则需要五十天,有了这条铁路,朝圣之旅将缩短到四到五天。这也将大大降低朝圣的成本,从而增加未来朝圣者的数量。然而,这项巨大的工程未能实现到达麦加的目标,线路的最后一站是麦地那。
当赫贾兹铁路开始成为奥斯曼现代化进程的象征时,海法和大马士革之间每天都有定期班次,而大马士革和麦地那之间每周有三次客运和货运班次。必要时,还增开列车运送建筑材料、军事后勤物资和朝圣者。
如今,由安纳托利亚工匠于 1903 年建造的赫贾兹铁路安曼火车站主楼以伊斯坦布尔西尔凯奇火车站的典雅风格迎接着游客。入口处的塔克门上的奥斯曼和阿拉伯铭文至今仍清晰可见,就像是这座建筑的身份证明。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图格拉(tughra)和建造日期在石头上似乎在低声诉说着几个世纪以来的故事。车站最引人注目的是四角的瞭望塔。这些八角形的塔楼不仅用于安全目的,还可作为建筑的自然通风系统。塔楼顶部的小窗户可以吹进沙漠中的风,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室内也会有凉爽的空气流通。
走过主厅,在高高的天花板下,我想象着朝圣者、商人和旅行者曾经迈着匆忙的脚步挤满了整个车站,而现在这里就像一座寂静的博物馆。装饰墙壁的几何图案瓷砖和灰泥是伊斯坦布尔大师的杰作。售票处后面依然悬挂着奥斯曼帝国的火车时刻表和规章制度,昭示着时间静止的时刻。
进入东翼,迎接我的是电报局,它曾是伊斯坦布尔至麦地那通信网络的重要中心。墙上悬挂的莫尔斯电码图和铜制电报设备显示了当时的技术水平。
车站庭院中的水塔是沙漠环境下特有的工程奇迹;水塔下的蓄水池系统收集雨水并储存起来,供夏季使用。车站西翼的客栈建筑拥有挑高的房间和庭院中的喷泉,为朝圣者提供了舒适的停留场所。建筑的每一个角落都展现了奥斯曼帝国对铁路建筑的精通和对功能性的理解。
踏上站台,我站在伊斯坦布尔耶尔德兹宫殿工坊专门铸造的金属柱支撑的优雅门廊下。 锈迹斑斑的铁轨延伸至地平线;曾经,火车从这里出发,载着朝圣者前往圣地。
这座建筑不仅仅是一座火车站,它还是刻在石头和铁上的历史。作为奥斯曼帝国最珍贵的遗产之一,赫贾兹铁路安曼总站在现代约旦的心脏地带继续与时间抗争。
在前往马安(Maan)的途中,我参观了铁路沿线的小站。 卡特拉纳(Katrana)车站的切割石水箱和电报局大楼是当时的工程奇迹之一。在 一个车站Batn el-Ghul ,铁路设施和工人宿舍巧妙地布置在群山之间,显示了奥斯曼帝国规划的成功。哈萨 车站旁的石桥和高架桥采用了当时先进的工程技术。
随着距离佩特拉越来越近,我更加理解了土耳其工程师在修建铁路线时所面临的困难。 在德国人的技术监督下,奥斯曼帝国的工程师们--贝里-伊-胡马云工程师办公室的毕业生们--绘制的图纸考虑到了每一块岩石和山谷。建筑师凯末尔丁的学生之一、工程师哈伊里-贝伊在日记中提到的 “神奇通道 ”在我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穿山隧道、有些地方高达 60 米的高架桥以及用切割过的石头建造的桥梁,无不显示出当时的工程水平。为在岩石地形中铺设铁轨而开发的特殊技术,即使在今天也令人赞叹不已。沿线每隔 20 公里修建的维修站就像是用当地石头砌成的小堡垒。每个维修站都配备有水箱、维修车间和员工宿舍。佩特拉红色岩石上凿出的隧道口显示了奥斯曼帝国工程师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佩特拉和马安之间的铁路线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段,在我面前,它是超越技术成就的艺术品。
在约旦沙漠中迈出的每一步都让我想起奥斯曼帝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深深痕迹。在卡斯尔阿兹拉克(Kasr el-Azraq)建造的建筑群具有奥斯曼帝国古典军事建筑的所有特征: 外墙四角的堡垒、内院的军械库和马厩、为驻军修建的清真寺和土耳其浴室。商队沿途的客栈是当时贸易生活的活见证。尤其是 Khan ez-Zabib 火车站的石拱门和庭院中的喷泉,是奥斯曼汗朝建筑中最美丽的典范。一些水渠仍在使用;加达拉地区的水渠系统显示了奥斯曼帝国水利工程的成功。瓦迪拉姆外围的奥斯曼前哨巧妙地布置在战略要地,每个前哨既是瞭望塔,又是小型驻军。其中一些前哨站的小型清真寺和喷泉表明,奥斯曼人不仅重视军事基础设施,也重视社会基础设施。
我到达最后一站亚喀巴。 这座奥斯曼帝国的城堡俯瞰着蔚蓝天空下的红海,是一座宏伟的建筑,曾经保护着朝圣者的海上通道。亚喀巴城堡在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统治时期进行了翻新和扩建,使其成为红海战略要地的壮丽景观。
赫贾兹铁路是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最大的项目之一,它的诞生源于奥斯曼帝国的梦想,即为麦加和麦地那提供更快、更安全的交通,同时也旨在连接伊斯兰世界的圣城,方便朝圣之旅。这条线路从大马士革出发,一直延伸到麦地那,不仅方便了交通,还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复兴。然而,在通往麦加的路段完工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该项目被迫中止。
此外,1916 年谢里夫-侯赛因(Sharif Hussein)秘密与英国人合作并发动叛乱,改变了这条铁路的命运。在英国军官的煽动下,贝都因人组织了持续不断的袭击,使得这条铁路难以使用。大战的狂风席卷了苏丹的宏伟计划,沙漠中的铁路被一片片撕碎。在劳伦斯的指挥下,谢里夫-侯赛因的部下用炸药不仅炸断了铁轨,还炸断了伸向沙漠的文明臂膀。每一次爆炸,每一条被拆除的铁轨,每一座倒塌的桥梁,都将数百名工匠、工程师和工人的汗水与沙漠中的沙土混合在一起。
从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麦地那的绵延不断的线条,如今在地图上被打断,就像在现实中一样。每一块断裂的地方都在悲哀地提醒人们,这些土地上曾经存在过统一。1920 年,当塞夫尔条约的苛刻条款被摆上桌面时,奥斯曼帝国不仅不得不放弃一个帝国,也不得不放弃它在沙漠中镌刻的这一伟大工程。
今天,赫贾兹铁路可能已经失去了它的功能,铁轨可能已经生锈,车站可能已经被拆除,但这一宏伟工程的故事却像宝藏一样一直隐藏在沙漠的沙土之中。每一堵残垣断壁,每一根锈迹斑斑的铁轨,向我们讲述的不仅是一条铁路的故事,更是一个文明的故事,一个连接无数人的宏伟梦想的故事。